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您的生活服务帮手
话说这新能源车,前两年那叫一个风光无限,恨不得明天就取代油车,结果呢?啪!一盆冷水浇下来——新能源渗透率暴跌,这到底是咋回事?难道是“真香定律”失效了,大家又开始怀念汽油味儿了?
要我说,这事儿啊,得从头捋。
要说这油车,也是憋屈了好几年。眼瞅着新能源在那儿“弯道超车”,自己只能干瞪眼。可谁知道,这“老家伙”也不是吃素的,直接玩起了“降维打击”——价格战!
你品,你细品,这迈腾14.98万,索纳塔11.98万,这价格,搁以前想都不敢想。别克昂科威Plus更狠,直接降到16.99万,销量蹭蹭往上涨,直接翻了四倍!这下可把新能源销售给逼急了,半夜给客户发短信:“哥,特斯拉还能再降五千!”你说这画面,是不是有点惨烈?
更绝的是,这些老牌车企不光降价,还学会了“偷师”。以前说起智能驾驶,那都是新能源的专属,现在呢?大众途岳L装上华为智驾,变道比新手司机还稳;奥迪A5L的智能座舱,直接能控制家里的空调和办公室的打印机,这操作,简直骚气!
别以为只有年轻人喜欢这些高科技,那些35岁以上的“老司机”也开始动心了。人家就图个啥?图个“机械按键摸着踏实”,这情怀,你懂吗?
反观新能源,这几年虽然赚足了眼球,但问题也不少。
首当其冲的就是这续航。夏天还好,一到冬天,直接“尿崩”。尤其是在北方,零下20℃的停车场里,续航直接从500公里缩减到250公里,这谁受得了?
去年冬天,哈尔滨的网约车司机就集体抗议了。大雪天,充电站排队排到天荒地老,恨不得把车扔了去跑出租。不少人干脆改开燃油车,省心省力。
而且,这固态电池,车企们吹得天花乱坠,可实际上呢?最早也得2027年才能量产,这不就是“画饼充饥”吗?
除了技术问题,政策的变化也让新能源雪上加霜。
以前买新能源,有购置税减免,还有绿牌优先上牌的政策,现在呢?购置税减免要取消了,上海也取消了绿牌,这一下子,新能源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这不,有个哥们本来想买比亚迪,结果一听上海取消绿牌,扭头就去提了一辆打折的凯美瑞,理由很简单:“省下的这八万块钱,够加十年油啦!”
说白了,消费者也不是傻子,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你新能源要是真有本事,能解决续航问题,能把价格降下来,那自然有人买单。
这新能源车企也挺不容易的。面对油车的降价压力,他们也开始想办法自救。比如,蔚来汽车加大了换电站的建设力度,还推出了电池租赁服务,降低购车成本;小鹏汽车则推出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订阅服务,增加用户黏性。
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逐步取消或者降低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地方补贴。就比如,湖南长沙在2023年12月31日就结束了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3000元补贴的政策,导致部分消费者提前购车或持币观望,对2024年初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产生了影响。
这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是充电桩的普及速度明显就没跟上,截至2023年底,车桩比约为2.8:1,这就远低于理想的1:1水平了。尤其是在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充电设施不足成为了阻碍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重要因素。就说北京房山区,部分老旧小区因为电力负荷限制,无法安装充电桩,这就直接导致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降低了。
碳酸锂的价格波动也是一个影响因素。2023年,电池原材料像碳酸锂的价格就经历了大幅波动,从年初的高点一路下跌,年底才略有回升。宁德时代就因为碳酸锂价格下跌而调整了电池价格,但是这种调整并没有完全反映在终端售价上。
不仅如此,现在中国二手车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残值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透明的定价机制,这就导致新能源二手车的残值普遍偏低。就比如,一辆三年车龄的比亚迪唐DM在二手车市场的价格可能只有新车价格的50%左右,远远低于同级别燃油车。
这买车啊,还是得理性。如果你在北方通勤,那插电混动可能更适合你,理想L7这类车冬天用油、夏天用电,省心不少。如果你想买二手车,那还是躲着电车点,三年车龄的电车残值低,转手就亏哭。如果你不着急用车,那就等等,等固态电池和800V快充量产了,那时候再买也不迟。
话说回来,这油车和电车,以后肯定是要共存的。现在已经有47%的家庭同时拥有燃油车和电动车了,这就说明,油电不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了。就像厨房里的电磁炉和燃气灶一样,各有各的用处。
归根结底,这购车的“生死簿”,还是掌握在消费者手里。
买什么车,自己喜欢就好。
2025-05-27 06:58:15
2025-05-27 06:58:15
2025-05-27 06:58:15
2025-05-27 06:58:15
2025-05-27 06:58:15
2025-05-27 06:58:15
2025-05-27 06:58:15
2025-05-27 06:58:15
2025-05-27 06:58:15
2025-05-27 06:58:15